
YOUTUBE頻道
訂婚宴客照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open?id=0B4Tz9efojJSUQ1dnYW45SkthaTg
結婚宴客照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open?id=0B4Tz9efojJSUSkxWcnF0Yks2NGM
年底,也到了打考績,成果驗收(MONEY)的日子
行內不成文的規定是不能問別人考績
但身為同組的LEADER,
還是要關心新人考績如何?
需不需要代為向上反應等⋯
一如往常的沒有回應
~OMG,居然習以為常了!
也是在和科長面談才知道新人也對我有種種不滿
「唉,我不想說,隨便啦,新人的口氣」,科長說
1.之前做汰換簡報一事,給他的時程太趕
2.功勞被另一位同事搶,其實是另一位同事不會,他代為做的
3.質疑為什麼要幫別科轉檔,還把這工作交給他
立場一不同,聽起來是我不會帶人
而新人吃了很多苦??
1.我解釋:汰換簡報是新人急迫的事不做,進度也不回報,難道要跟帶小孩一樣盯嗎?
科長回:是,現在新人都是這樣(無奈)
2.我解釋:功勞被搶一事有感覺到,他們倆有好一陣子不講話了,這是我的錯
3.我解釋:對被指派的工作有意見,是他狀況外吧
科長說:科裡的姐姐都說他表現好,把新人練起來的話,你會輕鬆許多,要給他表現的機會呀
~也許是差二十歲的隔闔吧
到底後續說了什麼,記不清了
只記得我收回來做,加了幾天班
有趕上規劃時程
那時心裡有想,後續工作都不交給他
也有和組長抱怨這情況
~自覺快失控了
我:特別不能接受那句“喔”
而且又有隔壁科送人評會的CASE
請他能和新人溝通一下
幾天後
組長:新人一直誤以為系統汰換會是叫同組的另一人負責,因為架審就是另一人負責的
也以為另外二個案子比較重要,所以優先處理其他的
~心裡的OS,所以都是我的問題,交待的還不夠明確?
~明明就是挑喜歡的工作做
~明明就是花很多時間在不必要的專案裡
我:感謝,會再觀察
之後的一週,新人有很認真的MAIL回覆進度,
好景不常,一週後又故態復萌了
我:新人最大的問題是”沒回應”
此時除了找科長抱怨,也沒有其他管道了
會想是我做的不好嗎?
給新人的壓力太大?
科長一直明示暗示要培養新人,給他們機會
才能減輕我的LOADING
有試著改變做法,
明確指派工作,
定期追蹤進度,
但…感覺搔不到癢處
新人不太報告進度
~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
沒法知道進度,
也就沒法明確分派工作給同組的人
因沒造成太大的問題
就讓時間來解決吧
~或許哪天他就通了
事實證明想的太過美好
在去年底,因事情著實忙不過來
但系統汰換的時間就壓在那
因此科長建議由新人協助做簡報
提供素材、時程、大綱、範例,
提示會遇到的問題
就交待新人三週後交付
接下來的第一週新人沒回應
我發MAIL告知有時程規劃,不能DELAY,有問題要儘早提出
~沒回應
等到第二週都過一半,直接找新人問進度
新人:我沒有之前的架審簡報,所以沒法做
我:可能忙到忘記了,等下補給你
又隔了幾天,第二週都快結束
耐不住性子,找新人問進度
我:進度如何了?
新人:剩下的不會做
我:那為什麼不早說
新人:喔
~這時的我怒氣上升,特別是聽到這個“喔”
~上午~
新人:依勞基法20天前提離職,所以做到3/16
我:沒考慮調科嗎?
新人:沒有,想馬上走,所以要把在做的事都要交給我
我:(驚了一下)你現在還在做的事都給我,那你到3/16前上班要做什麼?
新人:…(沒有回話)
我:用你接到的需求單,列出目前的處理進度,
若沒法在3/16前完成的,我接手,
若快完成的,你繼續做
~下午~
新人:今天回處長的信可以你回嗎? 我不知道狀況
我:(OMG,信不是都有CC你嗎?)
我現在也很忙,還在處理汰換後續的問題,沒法立刻接手你正在做的事
可以先就今天的進度回覆嗎?
(然後我就去管制室查問題了)
等我6點多回到座位
新人下班了,原本要他回的信也沒有回
再度無言,但也不想再花心力教了
~心裡想起一句話,放過別人,也是放過自己~
呼!深呼吸吐了一口大氣
好不容易度過沒休假的一週(2/22週六上課+2/23週日系統汰換)
228連假就可以好好休息
但就是這個BUT
週一新人突然提離職
才想說週日系統科的前輩有和新人哈啦
或許會比我溝通更有用
才想說有問到新人的想法,和科長提的完全不同
可以趁早調整
我:從科長那得到的訊息是
1.你想要掛名,獨立作業
2.能被多多關心
最近TRINITY推廣案有符合上述條件,你有沒有興趣當窗口?
新人:不是科長說的那樣,我只想寫程式
~驚
其一,科長的解法是新人和科內同事對調工作
其二,新來就想挑工作,LEVEL還不夠吧
我:因科內沒有只寫程式的工作,或許可以考慮調科,網銀或APP科有機會
同步訊息給組長和科長
沒想到新人週一早上和科長談完之後
就跑來和我提交接了?
~雖然意外,但內心卻鬆了口氣
提了好多年才找到的新人,今年下半年一次來了二個,
雖然都是NEW NEW,就從頭開始吧!
讓我困擾的沒有時間手把手教,也要想辦法克服,
特別是我在11月居家上班後,
不只交接,連代查問題都是難事。
看著George的帶法,似乎要放權下去才能讓新人成長,
除了資料治理、UNICA,綜作的程式也要交待下去了,
程式碼、環境、流程說明….
畢竟有實作才會有成長呀!
自11月初腳踝骨折後,行動不便的我只能待在家裡,
申請了居家上班,電腦成了最重要的工具,
原本的MACBOOK PRO 2016已不敷使用,13吋也有點小,
剛好新的M3要出來,一開始就鎖定PRO,但卡在要買14還是16吋的?
MAC不便宜,要為了爽度多加一萬嗎?
剛好11月的連續加班,13吋看的有點花,心一橫就下訂16吋的,
連帶空間升級到1T,90900+APPLE CARE的12990,
接下來的六年請多指教囉!
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說法,覺得蠻符合現狀的
一個組織裡總會有績效好的和差的,
照道理,應該給好的更多獎勵,差的給予懲罰,
但現實卻不會是這樣。
因為就傳播力道來說,得到懲罰的會比獎勵的人來的大,且普遍會是負面的,
管理者為避免組織充滿負面氛圍,多會取績效好的人的獎勵來安撫績效差的人。
難道績效好的人奬勵變少,就不會產生負面情緒嗎?
績效好的人會有更好的心理素質,多是忍耐或是自認是努力不足,
而組織就可以穩定的平衡下去。
有人求去?組織不會因少一個人而怎樣的
常覺得我家科長不知在忙什麼?
但最近連演都不演了,六點出頭就不見人影了